国家《“十四五”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》为电力行业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,规划中明确提出,到2025年,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预计达到约30亿千瓦 ,中电联更是大胆预测,这一数字有望超过38亿千瓦,煤电装机占比将降至三分之一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%左右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%左右。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要达到3.3万亿千瓦时左右,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。电力行业的发展正推动着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。
电价体系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,从单一的上网电价向“两部制” 与 “三部制” 电价转变。
【能量价格】通过电力市场的竞争性交易形成,实时反映着电力的边际价值;
【容量价格】是对发电容量可用性的补偿,为系统的可靠性保驾护航;
【辅助服务价格】则是对发电资源提供各类辅助服务的认可与回报。
这种多元电价体系的构建,使得电力的商品属性得到更全面的体现,为各类电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。当前我国的五大主要发电模式,各自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随着能源改革,新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立,它们承担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接下来,我们针对五种发电模式基本角色、成本、上网电价逐一分析。
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宏伟蓝图中,火电,尤其是煤电,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角色变革,从曾经的“电量提供者” 华丽转身为 “安全保障者” 和 “系统调节者”,其价值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重新评估与定义。
分析预测,2025 年国内动力煤市场将延续供需宽松态势,价格中枢继续下移,现货价格可能在每吨700至850 元之间偏弱运行。这对于煤电企业来说,无疑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利好消息。
运维与“三改联动”
2018 版权所有 © 北京峡光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05079454号